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老年之声

首页 | 动态 | 收听指南 | 点播 | 主播 | 论坛

 首页 > 老年之声 > 开心乐园

相声是一道很特殊的菜

2010-05-31 10:40   来源:大众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

    5月24日,济南市曲艺团相声新秀薛晓冬、高超在济南明湖居举办个人演出,薛晓冬的师傅、著名相声演员李金斗专程来济坐镇,并亲自上台为弟子“捧哏”。演出前,李金斗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5月 24 日晚,李金斗站在剧场最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默默看着徒弟的演出,为了不喧宾夺主,他摇头拒绝了去贵宾席就座的建议。“晓冬很好,能开个人专场必须得有一定的实力才行。”李金斗看着台上的薛晓冬点头称赞。

  就要“师傅带徒弟”

  李金斗此次专程来为徒弟“捧哏”成为本场演出的一大卖点,很多观众是冲着李金斗的名声而来,“山东是曲艺重镇,相声界有‘南张(张永熙)北侯(侯宝林)山东孙’的说法,‘山东孙’就是创办晨光茶社的孙少林先生,我的师傅赵振铎先生就在这儿学徒、成名的,我在山东收徒弟,也是报答山东的父老乡亲、山东的各位艺术家。”

  “相声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就是师傅带徒弟,我这是效仿前辈。我师傅就是这么培养我的。”李金斗告诉记者,过去徒弟跟师傅学相声一般都是学逗哏,等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选择最终到底是捧哏还是逗哏。

  “ 我跟晓冬远隔千山万水,不能天天教他很遗憾,又不能打电话,相声这种艺术形式,讲究言传身教,是不能‘函授’的。”李金斗笑称,薛晓冬的进步和成长要感谢山东的观众和艺术家。

  时时刻刻都在改

  关于相声改革的争议一直都存在,李金斗把这个问题看得很平常:“实际上,每一个演员每天都在改,每个段子都在改。每一代人都会有一些革新,有的步子大一点,有的步子小一些,总归都是在改革。绝对不会永远保守下去。”

  相声市场这些年来一直不是很景气,李金斗承认曲艺的发展在这几年不是很理想,“但我可以说,相声这种艺术形式会继续健康发展下去的。就像一桌菜,相声不是鲍鱼,不是鱼翅,相声是一道很特殊的菜,虽然吃不多,但爱吃的人很多。”

  不过改来改去还是不能脱离相声的传统,李金斗举例说:“外国人也爱吃炸酱面,但是他吃的方法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他们那个叫意大利面。相声是两个人在说,可能今天他这么说,明天他又那么说,但总归是在说,如果改成两个人在跳舞或者唱歌,那就是另外一种艺术形式了。”

  还是回归剧场好

  “最早人们是在剧场里听相声,后来在收音机里听相声,现在有了电视机,电视节目那么多,还是有人喜欢看电视相声。”李金斗笑称,自己之所以能为广大观众所熟知,一方面要感谢电视机的出现,一方面也要感谢父母,“他们给了我这么个容易被记住的模样,一上电视就被观众记住了,其实不是我水平有多高。”

  但是李金斗认为电视相声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称上电视说相声为‘做节目’,不是‘演节目’,为什么呢?相声是有规律的,一段相声的长度都在 20 分钟左右,现代题材的相声也要15 分钟左右,可放在电视台就不行了,只给你5分钟,还要抖十五六个包袱,您说,相声能这么听吗?”

  2003 年,李金斗和姜昆、 常贵田等相声名家一道发起了“相声回归剧场”的运动,并且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周末相声俱乐部”,“当初我们回归剧场就是图个真实感:不用领掌、不用带笑、不用带彩,听众想怎么着都行。”李金斗告诉记者。

  这个俱乐部是公益性质的,只卖20元一张票,“演员的酬劳?大家都不提,谁也不要。后来硬性规定,陈涌泉、常宝华、唐杰忠等老艺术家、70岁以上的500元,70岁以下的200元,我不要钱,很多人不要钱。”(记者 孙晓娜)

责编:张成光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