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8日消息(记者唐姣菊)11月26日,一场主题为“退休与积极老龄化”的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老年学科科研所、相关老龄工作部门和行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机构代表出席会议,围绕数字时代老龄化、智慧养老、健康服务、银发产业等话题展开热议,就“积极老龄化”出招献策。

  近日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显示,中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2000年至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7.9%。未来一段时间,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认为:中国现正处于多重转型期,中国新一代老年群体受教育状况、健康水平都有所改观,“积极老龄化”20多年前进入中国还得不到太多反响,现在他们对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期待也发生了变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并不直接等同于积极老龄化政策,但是积极老龄化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一个积极政策或观念的基础。在政策实践中,积极老龄化的三维内涵——健康、参与、保障,都有了极大地变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制度的推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都反映了这一变迁趋势。但积极老龄化政策实践中,还存在着政策框架不够健全、增权赋能型政策不足等问题。未来积极老龄化政策应从加强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开展老龄化的国情教育、树立全生命周期理念、主动应对等方面努力。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监察专员王谦认为:积极老龄化,健康是一个核心的内容,整个社会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以及心理健康的干预;增加老年病科占比和康复护理床位;在老年人照护中,要解决好“哪里护理”、“谁来护理”、“谁出钱”的问题;要做好老年人的安宁疗护问题,从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六个方面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认为: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关键要做到三个积极:一是要有积极的理念,要广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引导全体社会成员积极看待老龄化,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要有积极的政策,要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所有公共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三要有积极的行动,要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形成共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强大合力。